关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省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经济委主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丁肇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最重要的子系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驱动力量。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比较明显。
一、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标准,数字经济产业可以细分为五类产业,即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四项被视为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程看,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发展速率明显快于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从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看,大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质效明显高于民营中小企业,而央企又普遍好于地方国企。
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性有待增强。虽然社会舆论热议数字经济,政府有关部门也在不断推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尽管部分民营企业也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仍未形成共识,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评价普遍不高。多数民营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具体过程还缺乏明晰的认知和系统规划,数字化投入规模偏小、投入模式滞后、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
其次,专业数字化转型及运维人才缺乏。作为资本和智力高度密集的新兴行业,数字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由于企业管理层更多将注意力放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在长期性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观念相对保守,导致企业在进行数字化相关投入时存在一定阻力,人才招聘依旧偏重传统岗位,加之薪资待遇、专业职务晋升等限制,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尚未做好数字化转型准备。除此之外,信息渠道少、产品服务甄别能力弱、内部激励体系和企业文化支撑度不足等,也都成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痛点。
三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缺乏了解。近年来,各级政府连贯出台系列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但政策的传导和落地效果还有待提高。相当部分民营企业不了解数字化转型相关支持政策的确切内容,仅有少数企业了解且获得政策支持。
四是外部社会性数字化改造支持能力不足。国内能够提供工业信息平台服务的企业数量众多,但缺乏有整体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并且这些服务提供商主要面向大型及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寻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系统。
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没有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参与的数字化转型,就不能说是建设“数字中国”。为更快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及率,就需要政府、社会、平台、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营造更加优质的内外环境。
一是搭建政企合作、开放共享“企业云”平台。为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综合成本,更好发挥平台在提供各类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惠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平台公司技术支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合作推进机制,通过政府资助或购买服务方式,建立起与技术服务平台企业的新型合作机制,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平台应用”的方式,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新型生态伙伴,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鼓励平台深入行业、企业实践,找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依据不同行业数字原生程度高低及企业规模等差异,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快实现“小应用大推广”,加快推进区域性公共SaaS/PaaS/IaaS体系建设。
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多方共治“法治化”环境。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要尽快疏浚数据交流障碍,加快数据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顺畅流动,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民众少跑腿”。要制定企业数据标准,使其数据能够全面融入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并作为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的基础。要建立数据融通共享机制,鼓励企业在行业、供应链、产业链内进行数据共享,建立数据交易机制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和功能。鼓励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加快数据脱敏脱秘进度,解决数据共享、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协力共筑“全要素”体系。着力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着资金要素障碍,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专项基金、扶持资金池为等手段,建立政府资金效应评价和追踪问责机制,使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率最大化。探索建立科学适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成本和收益更为清晰,明确数字化投资的预算和风险,科学计算数字化投资回报周期和效果,支持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数字化转型。强化推动数字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数字化转型专项金融产品。密切产学研用技术与培训关联,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保障机制。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平市委员会 备案号:吉ICP备14002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