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封)>议政献策
关于加快四平市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建议案
关于加快四平市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建议案
时间:2022/06/07 04:06:19 【字体:][][
责任编辑:

关于加快四平市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建议案

 

 

为深入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进“让人才释放最大的活力”部署落地落实,市政协围绕加快推进四平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汇集专家学者、委员精英、职能部门、业界代表组成专题调研组,历时近2个月时间,在广泛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做法和深入分析国内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充分协商,形成了致力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构筑新高地,高水准建设产业园的“一主六副”建议案。现呈报市委,谨供决策参考。

一、把握“三新”际遇,乘势而上抓先机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凭借轻资产、宽领域、高效益的产业优势和需求性大、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产业特点,通过各地纷纷兴建集群化、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园区引领驱动,形成了跨越式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从产业发展成效看,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突破“小”的认知,实现“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万余家,年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年服务约3亿人次劳动者、5000万家次用人单位。其中,苏州产业园年营业收入突破440亿元,税收超14亿元;2021年1月,新建立的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仅用4个月的时间,即达到服务用人单位1.2万家、服务人员36.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综合分析各地产业园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可以看到,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人才引进回归、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彰显出特殊优势,创造了特殊价值。

(二)从产业园分布走势看,已成为助力区域跨越新趋势

当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2家,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00余家。在分布特征上,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密集,西部地区数量少、规模小。整体走势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独占鳌头”,迅速经中部地区向东北地区延展走势明显。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随着南北产业加速转移融合,必将成为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后起之秀”。四平作为哈大经济大动脉上的重要节点,处于东北三省一区核心和接壤外蒙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亚几何中心的绝佳区位,具有打造东北人力资源集散枢纽的优势条件。

(三)从四平发展基础看,已成为进入发展绝佳期的新支点

我市已将人才发展摆上战略新高度,市八次党代会作出的关于“全力为人才建功立业搭台铺路,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把四平打造成寻梦圆梦、大有作为的良田沃土”决策部署,为人力资源产业园崛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创造了最佳环境。此外,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近三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42家增至64家,年营业总收入从0.6亿元增至1.4亿元,为产业园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掘潜力。内在潜力方面,我市年平均劳务输出达16万人以上,仅工资性收入大约在60亿元左右。外部潜力方面,国际国内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市场庞大,全国有近3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进入各产业园,招商引资和拓展税源经济具有巨大空间。目前,四平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四平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相继成立,并出台实施《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启了迈向人才产业集群集聚、行业发展规范有序的新纪元。

二、突出“六个路径”,踔厉奋发促升级

当前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及产业园建设正处在初始和起步阶段,亟待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统筹力度,通过相应措施拉动产业加速集聚,实现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形成东北板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加速跑”的四平模式、四平品牌。

(一)打通关键点,跑出建园“加速度”

加快推进园区选址落成、兑现政策落实和引企进驻落地步伐,是当前亟待做好的首要关键。采取租赁、调换等方式,优先精选具有优越位置、满足用房需求、有利运营发展的办公场所,保障产业园尽早建成运营,打造四平人力资源产业大厦新地标。深化已出台《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实施,加强统筹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加快落实发展扶持资金和运营补贴资金,及时兑现缴税次月返还政策、调整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方法等,保障产业园健康有序运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引进国内龙头型、税源型、总部型企业为重点,不断壮大园区企业阵容,保障产业园“活”起来、“火”起来。

(二)锚定高目标,规划引领“三级跳”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遵循东、中、西部人力资源服务业协调互补和错位发展理念,瞄准“立足四平、辐射东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发展定位,运用国际化、专业化、体系化思维,以筑牢市级产业园为起点,创建省级产业园为路径,争创国家级产业园为方向,既着眼当前做实平台,又要立意高远做强产业,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和中远期发展规划,努力打造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新格局。

(三)分步建园区,打造承载“大航母”

借鉴北京、深圳等地“一主多园”和产业园联盟的成功模式,嫁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设立特色分园。力争用3-5年时间,形成多点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园区矩阵,全方位增强承载力、竞争力、带动力,形成具有完备功能的人力资源服务大平台、具有高活跃度的人力资源服务集散大市场,把四平建设成现代化人力资源要素枢纽中心。

(四)激活内驱力,管理运营“星级化”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产业园运营主体为政府的约占17%、为企业的约占22%、为政府+企业的约占61%。借鉴重庆、大连等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经验,应创新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引领规范、专业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高规格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层级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全链条强化行业协会发挥功能。同时,及时引入具有成熟经验的专业化公司,担任日常运营服务“主角”,专门负责园区招商引资、物业管理、代管资产及高质量的会议、培训、金融、法律、餐饮、信息化等配套服务,打造“管家式”五星级一站式服务体验产业园。

(五)奖补显优势,增强政策“虹吸力”

真金白银的奖补政策“引力”,是让人力资源服务业“活水”奔流涌动最有效的驱动力。在现有政策上,还应在奖项评选方面细化企业承诺若干年内不迁离、不改变纳税关系、不减少注册资本等规定,个别奖项还需进一步框定派遣、外包类企业的适用类别。同时,比照临近地区的激励政策,仍需进一步增强“引流”的比较优势,避免政策雷同,重在差异化,逐步增设大企强企落户奖、优秀企业激励成长奖、税收增幅专项贡献奖、高端人才引进奖等,促进产业园打破空间界限,形成入驻企业本地注册和税费征缴覆盖全国的“总部型”产业发展体系。

(六)数字赋新能,网络云端“码上行”

    推进“互联网+产业园”数据与产业循环共进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园的必由之路。借助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通过在产业园设立覆盖全市、联通全国的就业创业人才大数据信息港,集成四平人才管理数据库、人力资源招聘信息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一网通办平台等功能,建立“英城英才信息大数据云平台”。利用网络云端、产业园窗口端、人力资源端、供需机构端“多端一体化”,全面建立身份识别智能简历、招聘求职数据分析、信息审核发布、电子档案、收发工资、咨询服务等综合数字赋能系统,实现“扫码招聘”“扫码应聘”全链条信息化智能化服务,走出一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吉公网安备 220302020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平市委员会 备案号:吉ICP备14002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