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封)>政协事务>政协要闻
关于“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的意见建议
关于“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的意见建议
时间:2024/04/01 11:04:44 【字体:][][
责任编辑:

关于“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调研组为推动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指导,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全方位打造“健康教育全覆盖”“监测预警全链条”“咨询服务全方位”“干预处置全领域”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四位一体”全面护航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机构建设和组织领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评价指导、备课要求、考核要求等方面积极创新,鼓励学校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发“体音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增加课程趣味性;积极推进学科渗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将心理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全过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能力

一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力度。制定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招聘计划,推动落实,达到每所学校配备至少一名心理专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二是落实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计划。实施“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选培用一体建设工程,加大培训进修力度,尽快达标达效。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升为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进教师资源统筹调剂,对于区域内学校师资配备失衡、学科教师结构性紧缺等矛盾问题,采取动态调剂的方式进行精准调配,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可采取“走教”“送教”等方式,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聘用心理专家,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实现师资配置与发展一体化,职前、入职与职后培养一体化。三是推动心理健康教师政策倾斜。完善与心理健康教师相关的职称评定制度,放宽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制定心理健康教师优先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各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全员参与,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列为职称评定加分项目。

三、加强基础阵地建设,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程度

建好校园阵地基础,高标准、全覆盖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夯实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基础。一是优化整体布局。创造条件,普遍打造整体环境安静、光线适中和隐秘性较强的学校专门心理咨询室,教育和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咨询状态。二是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合理设置个体咨询区、团体咨询区、沙盘辅导区、音乐放松区、宣泄区、心理阅览区等教学活动区域,最大程度发挥功能作用。三是创新心理咨询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模式(线上咨询: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选择心仪的咨询师进行匿名咨询,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线下咨询:针对愿意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对面进行咨询和解决问题的学生群体)。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各个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促使各类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研学实践营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联动。

四、抓好早期筛查干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监管

一是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每年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二是推行分级管理。对重点关注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和专业性心理辅导方案,采取“一对一”式护航。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制,实行“一档贯终身”,做好学段衔接,与学生升学、转学进行“随迁”。三是完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对于新学期入学、重要考试前后、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等特殊时期的学生,主动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干预,充分利用吉林省精神病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专业条件,制定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预案,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化水平

一是有效发挥学校的“前线”作用。积极推动学校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社会情感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机制,积极开展活动,继续举办四平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论坛,加强校家社协同预防与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体系研究,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二是全面提升家长素质。纠正家校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让孩子从海量的作业和无休止的补习中解脱出来,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营造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带领孩子亲近自然、走向社会、快乐生活。三是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呼吁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引导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氛围。


四平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 隋吉芳

立足家庭 赋能成长 全力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教育引导家长提升自身修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起点,是孩子眼中最初的世界。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健康人格。现在父母压力很大、烦恼很多,但不要把情绪带到家里,要学会微笑、温和、坚定。

微笑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美丽的体态语言,是神奇的心理能量。父母有笑脸、家中有笑声,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使其拥有积极的思维、阳光的心态、自信的品格。

温和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精神滋养,可以让孩子内心踏实、情绪稳定,可以避免亲子冲突。当孩子的快乐、委屈与需要被感知、被尊重、被接纳,爱就会在亲子之间流淌。

坚定是父母富有定力的坚守。这个坚守,既有原则的一贯、底线的划分,又有目标的执着、方法的创新,坚定地引领孩子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华灯初上、全家团圆,爸爸的平和、妈妈的笑容,就是孩子最喜欢的样子,就是在给孩子赋能。

二、教育引导家长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给予必要陪伴和教导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黄金期。父母再难再累,也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给孩子提供充沛的心理养分。3-12岁,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立好规矩坚决执行,让孩子学会敬畏与坚韧。12岁以后,要学会尊重和放手,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愿父母都能抓住这12年的有效期,用心陪伴、悉心培养,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三、教育引导家长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健康的、快乐的孩子,然后才是成才的、成名的孩子。过高的父母期望和过多的父母施压会增加中小学生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快乐心理学》也提出,强迫学习和过早学习是孩子抑郁的根源。作为父母,一方面要改变“唯成绩论”的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充分考虑孩子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亲子沟通,主动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发现心理波动或异常,要及时进行疏导和调理。

家庭家教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如此重要,教育引导家长的责任如此艰巨,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利用遍布城乡的组织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家教指导、亲子互动等活动。各类教育基地和活动场馆面向中小学生要免费或优惠开放。通过校家社的密切合作、协同育人,密织心理防护网。


市政协委员、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心理测查中心副主任 马晓亮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发生的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以我们医院为例,目前我院心理门诊心理咨询个案接诊量大约每年1000例,其中16岁以下的就占95%以上。这只是心理咨询个案的数量,并不包括精神科诊室就诊的儿童青少年。这样的数字让我感到很忧虑。

临床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儿童期,像多动、焦虑比较常见,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导致孩子不敢去上学,或者一上学就哭闹、肚子疼、头疼等。到了青春期前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情绪的不稳定,很多孩子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打架、逃学、网络成瘾,甚至自伤、自杀,以及可能还会物质成瘾,比如说毒品、酒精、烟草等等。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孩子本身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家庭,甚至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校园暴力、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等。就像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的邯郸初中生杀人案,这也时刻警醒着我们必须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此,我站在从医者的角度,以一名政协委员的身份,强烈呼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提前预防,共同呵护!”一是建议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在家长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家长的认知;二是建议学校将心理筛查纳入学生的常规体检之中,同时强化教师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育沟通模式;三是针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要做到提早预防、及时干预、精准治疗。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 程金荣

为学生的心灵成长一路护航

一是以积极心理学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向

积极心理学,就是以发展为导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力量,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个体更好的适应和发展,让他们具有幸福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能解决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没有意义感,没有价值感,没有快乐感、幸福感的学生的问题,服务全体学生,克服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人群的狭隘。

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从去年开始,我们借助吉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软件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评,对筛查出来的重点人群,再进行二次筛查,形成测评报告,同时,对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横向(同年级组不同班级对比)和纵向(不同年级时这些孩子的变化)对比,形成孩子整个初中阶段成长的轨迹,对共性的问题,通过课程和团体辅导来解决,个异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重点帮辅和咨询。我们对七年级591名学生进行筛查,有85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比14.38%,心理状态较差者的就有35人。这个比率还是很震惊的。

三是组建一支业务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学校全员参与,实现全员育心。组建三个梯队(初中部):一个是专职心理教师,指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第二个是班主任团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第三个是科任教师团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军。我们采取“以专带兼”的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素质,专职教师负责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专题讲座和体系完善,兼职教师进行团队拓展,让每名教师在活动中参与、感悟、分享、成长,同时,开展教师沙龙活动,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比如手机沉迷等),把教师智慧整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合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四是科学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吉林师大附中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规划,形成了学生心理服务的五大体系:一是服务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二是服务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三是教师家长社区三位一体学生成长系统;四是进行危机干预的突发事件处理;五是实用实效的心理健康活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课程体系,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进行设计:七年级以适应初中生活、认识自我、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主;八年级以青春期教育、提升学习能力、减少学业分化为主;九年级以学业规划、提升应考能力、塑造良好考试心态为主。并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提升抗挫能力、情绪管理等内容贯穿其中。特别是初三的学生,我们进行考前心理疏导,考前心理赋能,进行多元智能、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和绘画心理学测评。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有机统一。

五得益于“一把手”的认知、重视和支持

我们是全市最早将心理课程进课表的学校,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雷打不动。我校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十年得到长足发展。李峰校长2016年的时候对我说:程金荣,你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是一名省级专家。2017年我代表四平市去参加吉林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名师评选,全省中小学加高中选8个人,我第四名。李校长看了成绩和我说:你面试第二,荣誉第一,笔试成绩第七,你下次一定会进前三,你能力肯定行,你去选一些心理学书,报上来,学校采买,你开始学,三年以后全省精英必须选上。2021年,我参加精英评选,笔试成绩第一,荣誉满分,面试遥遥领先,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省精英。以前,李校长重视,现在的孙武书记更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首要任务、肯于投入、政策倾斜,让我们心理暖暖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我校学生发展促进中心的主任,学校中层。这个在全四平市把心理老师在本校单独列为中层的都是不多的。


伊通实验中学校长胡艳华

守住“前线”  把学生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

多年来,伊通县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我们实验中学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规划、研究制度、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维护和增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胡艳华心理工作室”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围绕“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系列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引起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孩子的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家庭氛围与教育方式、社会竞争与不良影响等。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因此,学校正成为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前线”,那么,如何守住这个“前线”,把孩子引向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轨道,我建议:各级政府还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学校的支持力度,配齐配强专业教师;学校要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引入情绪管理、社交管理等心理课程,帮助学生处理好情绪问题;引导学校和相关医院建立联动机制,邀请精神卫生专家进校园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吉公网安备 220302020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平市委员会 备案号:吉ICP备14002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