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封)>政协事务>理论研究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22 09:06:29 【字体:][][
责任编辑: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以“融协商”为理念,以嵌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为路径,以“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为载体平台,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政协协商平台搭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有效提高了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鲜明辨识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一、为什么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

按照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是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是构建多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需要。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等都离不开基层。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能够为基层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搭建规范化平台,畅通多样化渠道,保障基层协商有序、有效、有力地开展,有利于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整体发展。
(二)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是坚守人民情怀、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确保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民政协为人民,对市县政协来说,出门就是基层,见面就是群众,在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将协商平台建到群众家门口,把话语权交给老百姓,开辟了政协协商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治理的新途径,构建了基层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的新通道,是践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要求的生动体现。
(三)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是新时代市县政协拓展协商空间、打造履职品牌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协商能够助力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具有覆盖全面的组织架构、积淀深厚的协商经验、规范成熟的制度体系和平等友善的协商氛围等优势,可以为基层协商工作提供思想引领、组织保障、实践创新、制度建设、渠道拓展等一系列服务支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有利于人民政协拓展工作空间、健全协商网络、延伸工作触角、打造履职品牌,永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实践和成效

衢州市以全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和基层“智理”试点为牵引,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打通——融合——赋能——增效”四大突破性举措,推进政协协商融入基层治理系统,把扎根基层的政协协商转化为丰富多元的基层治理效能,发挥人民政协在市域整体智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多向打通为先导,着力构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链条。一是上下打通,协商零距离。把群众“请进来”开门协商,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协商,最广泛地把群众意愿“收上来”;委员“走下去”现场协商,省、市、县三级委员就近全部编组下沉到各乡镇委员履职小组,把参加基层协商作为委员量化考核的“指挥棒”;网络“连起来”在线协商,充分运用线上协商民主同步协商。二是内外打通,协商零障碍。做到政协系统内部、政协与党政部门、政协与社会间“三打通”,使政协协商成为群众身边最近、最方便的协商平台,更具全面性和多样性。三是村社打通,协商零盲区。全市2022年5月底实现乡镇(街道)“民生议事堂”全覆盖,年底实现村(社)“协商驿站”全覆盖,通过政协协商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进田间、进广场、进商圈“六进”活动,把政协协商平台真正搭到群众的家门口。
(二)以多元融合为路径,努力推进政协协商融入县乡一体新体系。一是扩大协商端口。依托全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以“民生议事堂”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载体,通过村情通、邻礼通、企情通、网格员、社情民意应用5条通道接入基层治理系统,汇聚形成“民生议事堂”协商议题数据流。二是集成协商事项。在基层治理系统中建立“民生议事堂”模块,聚焦“三高三跨”,将高频、高权重、群众高需求事项和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商事项集成为“一件事”,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牵头、政协搭台助推、N个部门响应,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开展扁平化联动协商。三是推进协商智治。按照快收集、快协商、快转化的要求,由大数据自动分析抓取高频事项进入协商流程,与乡镇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一体运行、捆绑考核,破解政协协商在基层县乡断层、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以多方赋能为支撑,致力拓展政协协商服务基层协商新跑道。一是搭平台、强阵地,大事小事“一起议”。按照“有议事场所、有议事人员、有议事计划、有议事流程、有议事成效”的“五有”标准规范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做到“哪里有利于问题解决就在哪里协商,群众喜欢哪种方式就采用哪种方式协商”,以“民生议事堂”建设提高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辨识度,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可感可知可享“民生议事堂”的品牌魅力,越来越多基层群众从关注身边民生小事转向关注区域发展大事,实现在更大范围汇聚人心力量。二是议项目、助共富,聚智聚力“一起干”。基层群众要致富,政协协商来帮助,突出共同富裕主题,在基层以“议项目、助共富”为“民生议事堂”协商重点,打造充满“泥土味”的流动政协协商平台。如柯城区以“柯城议项·百事可成”为民生议事品牌,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项目开展“议项”活动,九华乡“民生议事堂”协商谋划建设全国示范引领的二十四节气景区富民项目,新华财经等媒体直播量达40.6万;龙游县詹家镇“民生议事堂”围绕“凤凰部落”项目招引、落地、实施、开业等四个阶段问题跟踪协商,以百姓的共富幸福指数提升基层治理的和谐指数。三是双协同、促治理,矛盾纠纷“一堂解”。按照“不建组织建平台、不建机构建机制”原则,在全市推进“民生议事堂”和“共享法庭”“一堂一庭”共融互促平台,出台《关于构建“一堂一庭”融合互促机制 推动基层治理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协委员参与“共享法庭”协商调解工作规则》,推进“民生议事堂”与“共享法庭”共驻、基层法庭联系辖区民生议事堂、政协委员参与重点案件协商调解,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堂一庭”全覆盖,推动政协协商和司法服务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现“1+1>2”的效果。如开化县古竹村47年的滴排水纠纷,通过“一堂一庭”协同调解实现和解。
(四)以多重增效为目标,全力实现“民生议事堂”共建共商共治新突破。一是群众随时提,成为践行基层民主治理的大平台。推动协商平台更加开放、灵活,每次协商发布公告,从会场到现场,从集中到分散,从线上到线下,基层群众可选择多种形式参与协商,使协商活动直达基层一线,为群众参与协商大开方便之门,努力协商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民情随手拍,成为解决民生急难愁盼问题的大舞台。创新民情随手拍、社情民意在线应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2022年以来,全市“民生议事堂”和“协商驿站”协商活动共提出群众关心的办实事“金点子”425条、推进解决群众高频反映的问题1216个。三是议题随处商,成为汇集各方资源智慧的大通道。借助红色物业联盟“邻礼通”,打响“邻礼汇议事堂”;依托“村情通”平台,打响“百家亲议事堂”等一系列民间议事协商品牌,大家商、众人议,集聚更广泛的共识和智慧。四是实事随需干,成为增进广大百姓福祉的大擂台。充分发挥“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阵地优势,“急难愁盼事”就来“民生议事堂”商量成为基层民主的新常态。将涉及群众利益的协商议题分为谋划类、改革类、惠民类、治理类,让群众面对面一起讨论、共同推进,推动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协商议题“小切口”却满足了群众“大需求,“小协商”带来乡村发展“大改变”,一个个乡镇(街道)、村(社)的协商“小场景”,转化为共同富裕大背景下推动基层民生的“大幸福”。

三、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开辟了市县政协工作的履职新空间,但在工作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从制度设计来看,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还需要嵌入协商民主矩阵体系,以形成协商治理的合力。当前,各种渠道的协商都在积极向乡镇基层延伸,但都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协商民主体系的矩阵效应。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存在协商主体单一、内容不丰富、活动不常态等问题,需要与其它平台渠道衔接,提升协商效能。我们在开化县试点,推动“民生议事堂”与“共享法庭”融合互促,“一堂”与“一庭”平台机制融合,既可以让更多的协商主体参与融入到协商中,扩大参与面;又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调解、法治宣传等服务,拓展协商内容。目前,取得较好成效,但还需在其它领域继续探索融合的新模式。
(二)从协商平台来看,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存在协同不够问题。乡镇(街道)、村(社)是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衢州市是浙江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和基层智治试点市,在全省率先推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1+5”(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改革,通过与基层治理“141”体系横向打通,破解乡镇(街道)与部门派驻机构“两张皮”问题已经走出一条新路,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仍存在协同不够问题。为此,要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紧紧抓住机遇,将政协协商融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以赋权乡镇(街道)、提升乡镇(街道)民主协商能力为核心,以数字化为牵引,通过变革型组织建设,重塑条块关系,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和乡镇综合治理优势,实现政协协商和基层治理系统集成融合,形成基层现代治理新格局。
(三)从协商成效来看,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的协商成果转化绩效有待提升。与协商议题密切相关的基层群众,反映的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可为促进问题解决提供协商平台。通过“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部门派驻乡镇(街道)的力量得到明显加强,“条抓块统”能力得到逐步改善。但从实际情况看,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虽有相应机制,然而协商成果落地还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要提升协商成果转化绩效,乡镇(街道)条块统筹的协同性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并上升为制度规范。

四、对策和建议

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实践中,基层政协要努力在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以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现互促共进。
(一)强化顶层设计,不建机构建机制,在衔接中提升协商能力。一要厘清基层协商和政协在基层开展的协商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工作定位、范围边界,形成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协商民主的矩阵体系。二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依托数字化手段,在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平台建立政协协商应用模块,与党建整体智治系统一体运行。三要重塑条块关系,赋权乡镇(街道)、提升乡镇(街道)民主协商能力,使政协协商真正有形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全面融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促进政协参与基层治理常态长效。
(二)把握工作定位,不能越位要赋能,在开放中拓展协商空间。一要坚持相互赋能。政协到基层开展协商工作,更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但不是也不能替代基层治理。不能越位,更不能越俎代庖,两者应该相互补充。二要做到开门协商。必须把民心所盼、民意所向作为切入点,在协商实践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切实把人民群众真实意愿和真知灼见汇集上来,最终是要群众自己作主,而不是代人民作主。三要发挥政协优势。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协商专业的优势,拓展各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整合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入基层协商,从而达到凝聚思想共识、汇聚智慧力量、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
(三)推进功能融合,不设门槛讲共享,在融入中强化协商功能。一要秉持多元融合理念,推进“民生议事堂”、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三位一体”建设,不断强化“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凝心聚力的黏合剂”功能。二要将“协商驿站”作为“民生议事堂”在村(社)的延伸,硬件上不摊大求全,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讲堂、农村文化礼堂现有场地和设施搭建政协协商平台,更加方便基层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协商。三要深化社会协同,探索与延伸到村一级的“共享法庭”等平台的功能叠加融合,建成基层群众遇到问题在家门口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着力推进政协工作下沉,助力党委政府把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基层村(社)。
(四)注重解决问题,不图形式重效果,在创新中固化协商机制。一要聚焦协商议题,体现针对性。基层协商议题选择相对微观,直接面对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的、现实的、迫切的问题,选择切口要小、针对性要强。二要聚焦解决问题,体现实效性。基层群众参与协商,就是冲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能将一般性的事务当作议题,把协商当作“摆拍”;也不能是坐而论道地“空谈”,只协商不解决问题,否则会挫伤基层群众参与协商活动的积极性。三要聚焦机制完善,体现规范性。要高度重视把基层创新的协商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并上升为理论成果和制度规范,确保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融合中永葆生机活力。
(作者:浙江省衢州市政协主席)


吉公网安备 22030202000041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平市委员会 备案号:吉ICP备14002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