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机制 综合施策
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的建议案
市委: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为全面掌握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并提出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的意见建议,市政协专题调研组经深入调研,组织召开了专题协商会,现将委员有关意见建议呈上,供决策参考。
一、强化顶层设计指导,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全方位打造“健康教育全覆盖”“监测预警全链条”“咨询服务全方位”“干预处置全领域”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四位一体”全面护航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机构建设和组织领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评价指导、备课要求、考核要求等方面积极创新,鼓励学校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发“体音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增加课程趣味性;积极推进学科渗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将心理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全过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能力
(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力度。制定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招聘计划,推动落实,达到每所学校配备至少一名心理专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计划。实施“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选培用一体建设工程,加大培训进修力度,尽快达标达效。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升为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进教师资源统筹调剂,对于区域内学校师资配备失衡、学科教师结构性紧缺等矛盾问题,采取动态调剂的方式进行精准调配,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可采取“走教”“送教”等方式,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聘用心理专家,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实现师资配置与发展一体化,职前、入职与职后培养一体化。
(三)推动心理健康教师政策倾斜。完善与心理健康教师相关的职称评定制度,放宽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制定心理健康教师优先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各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全员参与,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列为职称评定加分项目。
三、加强基础阵地建设,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程度
(一)优化整体布局。创造条件,普遍打造整体环境安静、光线适中和隐秘性较强的学校专门心理咨询室,教育和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咨询状态。
(二)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合理设置个体咨询区、团体咨询区、沙盘辅导区、音乐放松区、宣泄区、心理阅览区等教学活动区域,最大程度发挥功能作用。
(三)创新心理咨询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模式(线上咨询: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选择心仪的咨询师进行匿名咨询,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线下咨询:针对愿意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对面进行咨询和解决问题的学生群体)。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各个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促使各类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研学实践营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联动。
四、抓好早期筛查干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监管
(一)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每年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推行分级管理。对重点关注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和专业性心理辅导方案,采取“一对一”式护航。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制,实行“一档贯终身”,做好学段衔接,与学生升学、转学进行“随迁”。
(三)完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对于新学期入学、重要考试前后、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等特殊时期的学生,主动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干预,充分利用吉林省精神病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专业条件,制定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预案,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化水平
(一)有效发挥学校的“前线”作用。积极推动学校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社会情感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机制,积极开展活动,继续举办四平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论坛,加强校家社协同预防与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体系研究,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全面提升家长素质。纠正家校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让孩子从海量的作业和无休止的补习中解脱出来,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营造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带领孩子亲近自然、走向社会、快乐生活。
(三)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呼吁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引导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氛围。
政协四平市委员会
2024年4月3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平市委员会 备案号:吉ICP备14002231号-1